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

[ 金錢之外,工作的理由 ] 讀後感


本書透過 99 則亙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名人語錄,帶領讀者更加認識自己,追尋人生的意義,探討人活著工作的目的是什麼,發掘自己的潛能,進而讓自己幸福。

作者相信『工作的理由 = 金錢 + 工作的意義』,所謂的意義是除了金錢之外,能讓自己身心靈感到愉悅及充實,為了找尋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,從一開始覺察自已的潛能、感興趣的事物、尋找自己的夢想,到體認『想做』及『能做』的事,有時『想做』的事,不見得是自己能力可及,因此必須在『想做的工作』與『能勝任的工作』之間權衡,如何拉近兩者間的差距,一則是直接去參與『想做的工作』,即使是打雜也沒關係,至少跟『想做的工作』更接近,亦或是先從事『能勝任的工作』去磨練自己,讓自己與『想做的工作』越來越接近,說不準在這過程中,會發現其他『想做的工作』。


對於尋找自己的天職,書中見解走務實路線,與其坐在家裡想什麼是自己『想做的工作』,不如多方去嘗試,唯有行動才會對特定事物產生喜惡,更加了解自己,並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。

作者並透過闡述成功與幸福是不同的,來點破一般世俗價值觀,習慣以外界的標準來評價自己的生涯,而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,如同書中引用 <拉羅什富科箴言集>

我們吃了很多苦頭,
往往不是為了讓自己幸福,
而是為了使別人覺得自己看起來很幸福。

帶出『富足的悖論』,也就是當自動化越來越普遍,人們的工時卻越來越長,因為『時間價值』提高了,對於『不能浪費時間』的意識也提高,導致明知自己工作過度卻無法停止,一味追求他人眼中的成功,卻不見得是自己真正想要的,並用勞動 vs. 工作來類比像動物般地活著 vs 像人類活著的差別,提醒讀者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意義地好好過日子。

對於迷惘,作者以迷路打比方,人迷路最終是會找到對的道路,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,必須透過不斷地嘗試,尋找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,也許會跌跌撞撞,但勝過走在他人的道路上,或停留在原地不動,並引用日本作詞家阿久悠讓人看了會心一笑的話來點醒讀者,

什麼都不做就不會迷路,
但什麼都不做會變成石頭喔。

在書本的最後,以『活著就是創造自己的故事』來結尾,呼應前面瞭解及探索自己,並走出適合自己的獨特人生道路。

沒有留言: